是发生在内眦部垂直向的弧形皮肤皱襞。在所有种族3-6个月的胎儿是常见的,有些民族出生前已消失。白种成人中只有2%-5%长期存在内眦赘皮,一般黄种人多见,又称为蒙古皱襞。我国幼儿大部分存在内眦赘皮,随年龄增加,鼻部发育,内眦赘皮逐渐减轻,一般10岁左右趋于稳定,20岁以上的成人内眦赘皮发生率平均为21 .7%。
决定内外眼角的高低位置,主要是由内外眦韧带以及眼眶骨的形态决定的。在软组织的层次上(眼轮匝肌、致密结缔组织、韧带、肌腱、皮下组织、全层皮肤……),也是影响细小形态的因素。
据国内外学者研究,先天性内眦赘皮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臀部青斑、铲形门牙合称蒙古人种。传统的观点认为内眦赘皮是由于内眦部皮肤量不足,及深部纤维组织牵拉所致。
新的观点认为内眦赘皮是由于眼轮匝肌起始部位错位引起。无内眦赘皮者,上睑部眼轮匝肌起于内眦韧带中上部浅层及上缘,下睑部眼轮匝肌起于内眦韧带中下部浅层及下缘,上、下睑部分眼轮匝肌肌纤维在内眦韧带中部互有交叉。存在内眦赘皮者,其眼轮匝肌起始部有错位。
内眦赘皮的严重程度是根据内眦赘皮宽度以及遮盖内眦的多少分类的,可分为轻、中、重三种情况。
1、轻度内眦赘皮:赘皮相对来说比较窄,宽度为1—1.5mm,皱襞遮盖泪阜不足2分之1;
2、中度内眦赘皮:赘皮相对来说较宽,宽度为1.5—2.5mm,皱襞遮盖泪阜3分之2左右;
3、重度内眦赘皮:赘皮宽度超过2.5mm,泪阜大部分或全部遮盖。
按形态分为:
1、上睑型内眦赘皮:起自上睑,向下延伸至内眦部至下睑,有时与鼻颊皱襞融合。正向型内眦赘皮者,约有1/3-2/3上睑眼轮匝肌纤维“跨越”内眦韧带中部,起于内眦韧带下方浅层,其皮下组织较下睑内眦部增厚,表面附着皮肤随内眦部下睑眼轮匝肌走行而形成向下延伸的正向型内眦赘皮。
2、睑板型内眦赘皮:起自上睑皱襞向下止于内眦部,国内大多是此类。睑板型内眦赘皮者,约有1/4-l/3内眦部上下睑眼轮匝肌浅层肌纤维相互交叉融合、横跨内眦韧带,呈“桥状”,其浅面被覆较厚的皮下组织,表面附着皮肤随横跨于内眦韧带的上下睑眼轮匝肌走行而形成睑板型内眦赘皮。
3、倒向型内眦赘皮:起自下睑,向上延伸,经内眦角至上睑。 倒向型内眦赘皮者,有1/3-2/3下睑眼轮匝肌纤维“跨越”内眦韧带中部,起于内眦韧带上方浅层,其皮下组织较上睑内眦部增厚,表面附着皮肤随内眦部下睑眼轮匝肌走行而形成向上延伸的倒向型内眦赘皮。
内眦赘皮遮挡部分视线,有时造成假性内斜视,皱褶将内眦角及泪阜部分或全部遮掩,使两内眦间距离加宽,面部给人以愚呆之感。双眼皮也会因内眦赘皮的存在被遮盖/牵扯而成为内双。
为解决内眦赘皮带来的不良果,我们可以经过内眦赘皮矫正或者说开眼角手术来目的:
内眦赘皮矫正的目的是去除内眼角的皮肤波褶,显露泪湖和增大眼裂。调节时,只有在青春期后单纯的内眦赘皮仍明X者才需手术调节。一般在行重睑术的同时行内眦开大术,轻者可直接剪开赘皮后缝合皮肤切口即可,较重者应行“z”字改形术或其他皮瓣法修复。虽然术后可能在内眦部皮肤上遗留下切口的痕迹,但经手术开大的眼裂会使眼睛增色许多。大部分人在进行内外眦手术的同时,如果与双眼皮手术并行,将获得更佳果。原因请参考我在本站的文章:做双眼皮手术对面部的改变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