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创麻醉如此重要?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5-01-27 0505:0101:3939 浏览:次
“少即是多” 是密斯·凡·德·罗在极简主义建筑的代表包豪斯学校中应用的原则 。 “少结构多强度”, 是巴克明斯特富勒在他创造多面体穹隆建筑中应用的理念。我们坚持的基本前提是, 对于患者的重要系统和器官涉及越少 (即尽量低的药物浓度或尽量浅的麻醉状态),对患者的损伤就会越小,不论是暂时性损伤还是长期性损伤。
对于麻醉本身,整体经验表明:能维持良好麻醉状态的较少剂量即为较佳剂量。相对于区域麻醉、局部麻醉和监测麻醉应该优先选择,同样相对于全身麻醉、区域麻醉技术应该被优先选择”。“如果可能的活,超过3~4 h的手术应该在局麻或静脉镇静状态下进行, 因为患者在时间过长的手术中, 全身麻醉下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要“增大”。使用异丙酚镇静技术,可避免在患者丧失气道保护的全身麻醉条件下进行, 适用于时间长和范围大的手术, 当然异丙酚適常会与其他药物合用 。
当你强调你正在谈的事情,会用数字解释它,你就了解事物的真相;但是,如果你不强调它, 不能用数字解释它, 你的知识就属于贫乏和不足的那种。
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有助于对镇静各组成部分进行数字化表达, 并可以对镇静果进行合理性评价(麻醉=镇静+镇痛)。用心率、血压以及其他的临床指标或体征评价麻醉深度是极不可靠的 。 BIs提供了其他临床体征无法得到的重要的患者信息 。 BIs作为一个指数, 没有单位,范围是0-100, 100表示清醒, 0代表等电位(或零电位) 脑活动 。 BIS在全麻状态下为45~ 60, BIs45~60与全身镇痛定义了全身麻醉。 BIS60~75与充分的局部麻醉镇痛是 MIATM 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MIA的患者既听不到,也感觉不到, 更不会记住外科手术经历。
Monk等人研究表明, BIS<45状态每多持续1h,术后l年致死率就会增加20%的风险,因此,超过1h在 BIS<45镇静状态下必须被视为用药过度。麻醉医生总是害怕用药不足而过度用药,这一 做法已经不再是合理的或可接受的 (见表1-4) 。

Monk等人推测术后1年麻醉死亡率增加可能与过深麻醉导致的炎症反应有关;一项新近的、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 c一反应蛋白升高伴随 BIS<45的麻醉状态可使患者术后1年致死率増加50%以上。
BIs监测仪不会取代传统的生命体征监测, 如EKG、 NIABP、 Sp02 (或EtC02)。在MIA状态下, EtC02通常在38~42之间, EtC02可显示患者的呼吸波形。即使没有这些信息,许多有经验的麻醉医生也能评估有的呼吸运动, 超过3000的 PK MAC案例已在没有 EtC02监测情况下没问题完成。
运用滴定麻醉观察 BIS趋势的方法被限制, 原因是计算 BIS的过程导致数据显示延后15-30s。 这种延迟引起了广泛的批评, 主要表现在不能预测患者的体动反应, 但 BIs作为镇静程度的测量方法,并不是用来预测患者体动反应的(见第3章)。 如果用 BIS A2000的 XP软件版本或更高级版本,那么肌电图(EMG)就可以显示额肌的瞬间活动。使用EMG作为辅助监测手段,那么因镇痛不足而导致的患者体动是可预测的 。 EMG中出现一个尖波 (当 BIS为60~75, 有自主呼吸的患者)说明镇痛不足,可以预测患者是否会活动见图1-l )。 麻醉医生应利用 BISl5~30s的延迟变化期间,鼓励外科医生加强局部麻醉,同时推注异丙酚加深麻醉。